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爱国情怀在浸润中萌发、壮大,这所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发布时间:2024-03-27 作者:甘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老师,究竟什么是‘八一精神’?”

江西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简称“南师附小”)“八一中队”的孩子向大队辅导员提出了疑问。

在南师附小的校园内,在百年的梧桐树下,老师和孩子正在排演一出大型校史剧。剧中的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学生,而是让他们跟随自己的讲述,穿越百余年的校史:从满目疮痍的岁月里建校,到当年的家长参加南昌起义,再到抗战期间师生辗转流连、耕读不辍,一直到新时代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在国史、军史、校史纵横交融的剧情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悟,慢慢领会着什么才是“八一精神”,在体验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这就是南师附小的大型校史剧《红领带 红领巾》,全剧时长2个小时,先后参与的人员超过一千,从采访、创作、编剧、选角,再到排练、上演,用时将近一年,所有参与人员都是学校的师生。

“红领带、红领巾,它们流淌着同样的红色血脉。”南师附小党委书记易艳丹介绍,这是他们创作这部校史剧的一个初始理念。办学11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用一种浸润的方式育人,包括用各种深度体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精心构筑起“五红阵地”:“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电影院”“红领巾双语广播电台”“红领巾阅览室”“红领巾画廊”,用各种能够进入孩子心灵的体验活动传达爱国主义的情感和价值观,而创作、排演《红领带 红领巾》校史剧就是其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红剧,不只是为了演戏

说起南师附小这座百年老校的历史,叠山路校区一定是绕不开的部分,学校坐落在闹市区的一条小巷子里,百年梧桐树见证着学校的百年历史,梧桐树下读书是学校一贯坚持的传统。

“在我们英雄城南昌,红色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个人的骨血中,加上平日学校一直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所以当学校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很自然地想将红领巾与红领带联系起来(当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都统一佩戴红领带)。”南师附小校长助理陈璐这样说,他也是这部剧的执行导演和总协调。

为什么会选择排演一部校史剧?

陈璐介绍,回顾学校多年的德育实践,活动育人的道路是逐渐清晰而坚定的,就是要通过活动浸润的方式去感化人,而校史剧可以基于历史现实,把建党、建军、建校历史融入其中,并让师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浸润式参与其中,就一定能将育人效果最大化。

走访老校长、老校友,听老一辈讲述学校的历史变迁;走进图书馆和档案室找寻散落在书籍里的办学故事,光脚本的撰写和前期的准备便历经4个多月。

校史剧起源于梧桐树下朗朗的读书声。从“序幕”到“尾声”共八幕,学校面向各个校区海选。学生自愿参与和班主任推荐相结合,上千名学生报名参加,各个校区的海选现场,学生们“说、学、逗、唱”展示才艺,一演就是三五天。

复试、三试和集训,最终确定600多名学生参与正式的演出。

为了帮助剧组中的队员理解那些战火纷飞革命岁月里的故事,学校与驻赣部队联系,带着剧组成员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走近军人的生活,参与军人的训练……

“即便在学校工作多年,可起初我既不太了解学校的历史,也不清楚什么是校史剧,更不会演戏,但是想通过这部剧给孩子带来一些感悟,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提升。所以排练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并不是背台词和演戏,更多是和孩子一道重回到当时的那个情境,让他们感受当时的孩子在国破山河在的情况下,是如何努力学习,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的。”说这话的张越群自告奋勇参演了剧中的程老师,这几年他不仅从学校的中层干部成长为南师附小叠山路校区党支部委员、执行副校长,也在实践中成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践行者。

全剧没有一个专业演员,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角色还设置了AB角。

可最初总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B”角,或者全剧只有一句话,甚至只是在后面站了一个队形,就想替孩子请假,他们认为与其当群众演员,还不如去参加课外兴趣社团。

“我们一方面和孩子们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你站在舞台上,不管在哪个角落,都是一个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们以轮番上场的形式定义AB角,让每个角色都有上场的机会。”音乐教师何丹说。她是序幕中辅导员的扮演者,作为组织者,她还要说服那些“群众演员”的家长。但最终,说服这些家长的不是角色的大小,而是孩子们上场彩排时的内心感受,当何老师给每个孩子安排上场的机会后,孩子们认真、投入地经历剧情,哪怕是一个站队形的小配角,历史的大情境带给人的震撼会比平时看剧本时强很多倍:“我是八一起义时的一员”“我也在见证历史”。孩子们纷纷说服家长,退掉了其他兴趣班,安心在剧里做一个小配角。

在排演的初始阶段,参与演出的孩子跟剧中的孩子一样,心中也会有疑问:什么是“八一精神”,为什么要重排这些往事……随着排练的深入,这样的问题在慢慢减少,在经历了完整的剧情后,孩子们用他们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需要有人站出来奉献自己去建立一个新中国。即使是教师,在排演这出剧之前也并没有更深刻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再次“经历”这段历史过程,他们对校史、军史、党史和国史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历史也给了师生精神上的力量,在排练中“演员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杨夏星老师因为角色需要,有摔倒、爬行等动作,膝盖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学生郭子阅的台词多,每天都早早来到排练室,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台词;学生葛上铭从确认角色后就开始减肥;公演前正值酷暑,只能在学校风雨操场排练,没有空调,孩子们站一会儿就是一身大汗,包括没有一句台词的群众演员都坚持排演很多场。

何丹老师说:“当时我就在想,或许我和学生一样,不能给‘八一精神’‘爱国爱校’下具体的定义,但我们一道从冬天排练到夏天,克服了那么多困难,都坚持下来了,这比抽象的定义更有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红领带 红领巾》在江西艺术中心的首次公演获得圆满成功,满场热烈的掌声,台上的师生激动得相拥而泣,他们向台下的观众重新演绎了一段历史,他们更是从内心重新经历了那一段坎坷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南师附小师生的这次尝试,正是红色基因的一次传承,他们做的事,正是让后代牢记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紧跟时代,浸润式体验永远是有效的育人方式

爱国,不只是一种认识,不只是一个观念,它更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恒定的信念。这么说来,爱国主义教育也就不能通过一般化的说教来进行,情感需要体验,价值观需要慢慢培养,信念需要慢慢确立,而充满浸润式体验的各类实践活动才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最好方式。

易艳丹介绍:“早在1980年,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家育人目标的思考,学校便结合教育及当地实际,将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实践,以系列革命旧址为资源基地,以革命先辈人物为榜样,以观、唱、讲、做、写为基本方式,开展了‘五旗教育’。1990年到2000年,我们在‘五旗教育’的基础上,在校内构筑起‘五红阵地’。”

“五红阵地”之一就是“红领巾电视台”。南师附小1995年就成立了学生电视台,这不仅是江西省的首家学生电视台,在全国也算早的。那时,学校每周都有一节40分钟的电视课,播放的内容都是学校小记者自己采编的校园新闻和趣事,建台之初学校只有一台摄像机和一个有线话筒,师生们找出一块空地,挂起一块蓝色背景,孩子们的采访或许有些稚嫩和程式化,制作也谈不上很精良,但这样的电视课在不断地讲着学校自己的故事,创造着一种亲切、友善、积极的大氛围,浸润在其中,每个人都很难不受其影响。随着电视台的发展,设备有了提升,有了专业的老师,制作也越来越成熟,师生自发地给电视台起了个名字,就叫“红领巾电视台”。

除此之外,学校还常年坚持开设“红领巾电影院”“红领巾双语广播电台”“红领巾画廊”“红领巾阅览室”,这便是学校育人的“五红阵地”。

张雪是学校“小杜鹃”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她感觉学校深受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理念的影响,一定要让孩子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去收获知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只要一个新事物、新活动能达到育人效果,让学生得到成长,花再大力气都要去试试。”学校决定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那么长的时间去做校史剧,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进入新世纪,信息时代的步伐越走越快,网络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青年教师黄茜谈到,与自己上学时相比,在讲授课本中的一些作品时,像方志敏的《清贫》、反映抗美援朝的《青山处处埋忠骨》等,今天的孩子很难再有真切体会。如何继续让红色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融入今天儿童生活全过程、全时空,成为新时代儿童成长的正能量,成了学校在新时代持续探索的课题。

南师附小坚信浸润式体验活动的有效性,但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重新设计活动。“小讲解员”就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此外还有“周边寻访”“小课题”等活动。

这两年,一本名为《FX乐玩手册》的红色封面薄薄的小册子,成为南师附小学生的“掌上宝典”。手册列出了南昌市的20多个红色革命场馆、博物馆、图书馆,让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参观。FX既代表附小,也寓意发现、分享。每参观一个景点,要记录下感受,还要签章。

起初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一放假就到各个景点“疯玩”,有些不情愿,楚悦妈妈便是其中一位。但孩子的成长变化却让她改变了看法。

在南昌市许多的红色革命场馆和博物馆中,小楚悦都会惊讶地发现,有很多穿着附小校服的高年级同学在做红领巾讲解员!楚悦很羡慕,她近期的理想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做一个漂亮小公主变成努力当上红领巾讲解员。

在南师附小,做小讲解员必须通过学校的一系列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要真的有相当水平才行。今天,学校一共有600多位小讲解员活跃在全市各大红色革命场馆。小楚悦已经开始了她的准备工作,尽管她的年龄还不够,但为了理想,她挑选了一些场馆,愿意花时间认真了解红色场馆的每个角落,准备将来也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大方地给公众讲解一段段红色历史。

小讲解员都是自愿的,每一次讲解,他们都要力求获得陌生听讲人的共鸣,因此他们都会全情投入,也正因如此,每一次讲解都会是对讲解内容的浸润式再体验,这种体验感既深刻又持久,这段经历也一定是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去年春节,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份特殊的红色寒假作业——寻访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玉泉岛校区大队辅导员朱绮说:“这是我们给一年级孩子布置的寒假小课题,要成为少先队员必须完成好这份作业。”类似的教育活动在学校还有许多,包括设计推出了一系列红色革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包括完成100个红领巾小课题、拍摄100部红领巾Vlog、播出100个红色小故事……

时代在发展,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不会改变,但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适应今天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

甘甜 作者单位系江西教育传媒集团)

《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原题为《爱国主义情怀在浸润中萌发、壮大——来自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实践报告》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